大學生去奶茶店兼職「大學生兼職當托為奶茶店造人氣閑得慌還可以免費吃」 今天小豆培訓網學歷教育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。
5月4日下午,布維記充場兼職人員兩三人一組進店排隊,十分鐘左右換一組,以避免太假。圖/瀟湘晨報記者
近年來,一些所謂的網紅店雇托充人氣的新聞,屢屢見諸報端。但你知道充場背后的利益鏈條嗎?
大學生適合奶茶店,車展就需要三四十歲、穿著正式些的,保健品講座需要老人。門店排隊每人不超過55元,手機店排隊維修60元,會議80元以內,普通展覽50元,車展60-70元,樓盤100元以內,對一些所謂的代理而言,充場早已成有利可圖的生意。
瀟湘晨報記者暗訪時,一名勞務公司的員工說,這是各行業公開的秘密。他還說,有單位開會為應付檢查,花錢雇一兩百人充場。
活動現場冷清怎么辦?少數商家會花錢雇托充場面,營造生意“火爆”的氛圍,進而吸引消費者,這種人氣爆棚的假象背后催生一種職業叫“充場兼職”。
雇托充場遭遇屢屢見諸報端,瀟湘晨報就曾曝光過“房托”、“培訓托”甚至是“鬼托”,可充場項目遠不止這些。在商家看來,這是一種“營銷手段”,但《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》規定:“經營者不得采用虛構交易、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。”
五一期間,瀟湘晨報記者與300余名兼職一起,替廣東奶茶品牌“布維記”長沙首家門店充場,并通過暗訪兼職、代理、勞務派遣公司,揭開隱藏在充場背后的灰色產業鏈。
商家
套路 兩三人進店排隊,十分鐘換組人
4月底,長沙多個微信兼職群發布招托信息,稱一奶茶店于5月1日至4日開業,每天14點至18點四個時間段,共需90人進店排隊、大眾點評上發好評及微信朋友圈轉發宣傳鏈接,傭金25元加杯奶茶,每人可充場兩次。
記者以在校大學生身份報名,提供姓名聯系方式并交納5元押金后,被一名代理拉入名為“奶茶4號”的微信群。4日下午2點多,記者前往岳麓區“24品生活中心”集合途中,代理在群內交待,“30歲以上的不要來”“先不要去店內”。
代理所說的門店名為“布維記鮮奶茶研究所”(以下簡稱“布維記”),位于前述商場負一層,因活動接近尾聲,4日當天下午實際到場兼職70余人,前三日也只有80余人。在集合點,代理給兼職發放“布維記贈飲券”,一一確認是否下載安裝了大眾點評APP,還特意強調“到店點完奶茶,APP上搜索布維記,隨便寫評論配兩張照片。”
記者注意到,代理并未讓兼職們一同去排長隊,而是兩三人一組進店,十分鐘左右換組人,以“防止太假”。代理說,“周邊店鋪人流量少,一堆人排隊太假。只要有人排隊、有人坐著喝茶,讓人誤以為奶茶好喝,套路別人進店消費就行。”
4日下午3點多,記者一行三名托手持贈飲券來到布維記排隊,七八人坐在一旁喝茶玩手機。拿到奶茶坐下后,記者咨詢另外一名兼職如何發布評論,對方笑稱“隨便寫,或從評論里復制黏貼。”對于這群“顧客”,門店工作人員按流程正常接待,要求掃描二維碼成為會員,所有人對充場一事心照不宣。
不到5分鐘,兼職輕松完成任務,返回商場附近地下通道。等候在此的代理核對名字、確認任務截圖后,掃描兼職出示的收款碼支付傭金。
費用 每人給40元還送贈飲券
19歲肖代理,是長沙某高校大一學生,他參與組織上述充場活動,這一單也是他談下的。肖代理說,“布維記要求‘公對公’,所以我找長沙泰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‘泰啟公司’)合作。”泰啟公司員工向先生證實這一說法,他說公司之所以接單,“考慮到布維記接下來會在長沙陸續開七八家店,后期還有很多合作機會。”
向先生說,4月26日,布維記才找到公司,要求5月1日起安排兼職進場,“奶茶店沒做好準備,5月1日充場效果不好,對方說要停掉項目,我做工作后又繼續進行。”肖代理透露,“四天共有300余人充場,奶茶店付40元/人還送張贈飲券,除去兼職25元傭金,我和公司‘六四開’,一個人頭分別抽10塊、5塊。”
調查過程中,記者示意加盟布維記,向先生提供此前與其溝通的布維記總部人員的微信名片。記者添加該微信后,對方在交談中自稱“總部派來長沙指導門店運營人員”。
布維記官網資料介紹,該品牌“隸屬于‘布維記(深圳)餐飲管理有限公司’,于2008年誕生于廣東江門市。”截至14日共有21家門店,均位于廣東省內,而暫未錄入官網的長沙首家門店“布維記鮮奶茶研究所”于4月底開業,位于岳麓區“24品生活中心負一層”,系該品牌在省外第一家店。布維記對外宣稱,目前所有門店均屬直營管理。
14日下午,瀟湘晨報記者致電布維記總部客服熱線,工作人員證實長沙首店于4月底開業,但對于雇托充場一事,她在電話中表示“不太清楚,這邊先將情況反映給相關人員,稍后如有需要再回復你吧。”上述總部運營人員在電話中也表示,“會跟領導反饋,叫他聯系你。”
產業鏈
兼職 “大不了做完以后反手給個差評”
70余人參與4日的充場活動,記者隨機采訪其中10位,男女比例為4:6,70%是大學生,年齡從17歲至60歲不等。10人均乘坐公交車前往,路程近的耗時10余分鐘,遠的一個多小時。兼職理由包括“見識一下”“閑得慌”“賺錢”“朋友邀請”……對于充場作假行為,一人“反感”,兩人認為是“普遍現象”,余下七人表示“沒想法”。
22歲龔小姐從事客服工作,五一假期沒安排出游,“待在家里累,閑得發慌,就想出去走動一下,”她與另外6人對充場行為均表示“沒看法”。參加工作的李小姐坐一個多小時公交車,其目的只是單純的“想學習見識一下,順便鍛煉身體。”
賀同學因“沒事做”首次參加兼職活動,“奶茶店肯定是刷銷量,大不了做完以后反手給個差評就是。”談及傭金低,鐘同學表示“無所謂”,他此前在五一廣場某蛋糕店當過托。不過,一名女大學生參加完此次充場兼職后,明確表示反感“不喜歡騙人”。
“不用帶孫,在家沒事做,去做兼職就是好玩。”60歲姚女士當天并未拿到傭金,當她趕到集合點時,被告知她的“手機做不了”,后來看群通知才反應過來,“可能嫌我年齡大麻煩”。這名退休老人說,“什么充場我都做過,很多火爆的活動都是假的,像不知名的醫院,不請人充場沒病人去,房地產開盤也需要大量人員營造熱銷的假象。”
肖代理說,很多學生“閑得發慌”,去充場拿現金、免費喝奶茶,還能順帶去商場逛一下,“有小姐姐說,這樣的好事要多叫她們。”泰啟公司向先生說,學生一般喜歡兼職,“休息就去做事,還能賺點買煙玩游戲的零花錢。傭金雖然少,但是玩也是玩。”
代理 靠量賺錢,一天最多掙過兩千元
5月10日,記者再次找到肖代理,讓他傳授成為兼職代理的經驗。“先不停加人建群或與人交換,我兩個微信共有400多個群。找一個勞務派遣公司,按要求把兼職任務丟到這些群里,自然會有人問,等積累足夠的人脈和商家,個人再慢慢地找商家談單。”他說。
肖代理說,充場類型包括各種門店排隊、樓盤到訪、展覽、會議營銷和醫院健康講座等,不同類型場合所需時間、對人員要求及支付的傭金都不一樣。“大學生適合奶茶店,車展就需要三四十歲、穿著正式些的,保健品講座需要老人。門店排隊不超過55元,手機店排隊維修60元,會議80元以內,普通展覽50元,車展60-70元,樓盤100元以內……公司、代理按比例層層分成,每人抽幾塊到十幾塊不等,靠量賺錢,像布維記這單我賺了一千多元,之前組織兼職一天掙過兩千元。”
記者以朋友新開奶茶店為由向肖代理提出雇托,他很快發來一份“策劃案”,充場報價為40元/人,他在宣傳手段中提到,“招募適量的充場人員,請攝影師拍錄現場營銷氣氛加以網絡宣傳。”具體流程為:“充場兼職可分多時段,相應安排15-25名充場人員。根據店鋪客人多少,多時先不安排或每次1-2人,人少時安排3-5人營造現場氣氛吸引消費者。同時所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店鋪開業及宣傳信息,下載相關APP給予好評,宣傳店鋪并提升口碑。”他發來的另外一份“勞務外包協議”中約定:“雙方均有義務對本協議內容以及所知悉的對方的商業秘密進行保密,范圍包括‘商業操作手段、業務經辦流程、收費標準和財務數據’等。”
排隊會不會太假?肖代理說,“每個時間段把控好人數就影響不大。”同時,他保證不用擔心被舉報,“奶茶店招的大部分是‘好說話’的大學生,不會招‘礙事’的阿姨。我們也會交代兼職在店內外‘別亂說話’。”
公司 工作人員多次拉記者去當代理
“公司在長沙做了八年,充場項目上半年接得少,主要為各大企業工廠招普工,接下來打算發展整合學校資源。”4日充場活動現場,泰啟公司向先生多次邀請暗訪記者成為代理,宣稱只要感興趣就會教如何操作,還分享公司的所有兼職資源。
記者通過“天眼查”數據發現,泰啟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,注冊及實繳資本200萬,經營范圍:企業管理咨詢服務,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和人力資源、勞動力外包服務等。5月7日,記者應邀前去泰啟公司了解情況。
向先生介紹,充場業務涉及面很廣,“有單位開會為應付檢查,花錢雇一兩百人充場。”他同樣提到上述肖代理所說的充場類型,說這是各行業公開的秘密,而只要記者成為公司一級代理,下面可以發展無數個代理,“有個女孩子手下有兩百多個(代理),一天輕松賺兩三千元。”
“小門店充場活動一般找代理,而連鎖企業就會考慮資質、人員是否穩定等,最終會找我們這種勞務派遣公司,公司再通過學校代理招人進場。”談及充場作假問題,向先生稱,“正常兼職多方賺錢,商家又有效果,不違法違規有什么問題?”
充場涉及環節人員眾多,商家雇托不怕露餡?向先生笑后連續發問:“你有證據嗎?是商家叫你來的?是微信還是電話?至于在相關APP上刷好評,是你領優惠券免費喝奶茶后自己填寫的,商家又沒收你錢,至于誰給你的,商家不清楚。”他言下之意,只要沒有證據,商家、代理及公司會相互推諉,簡單一句話“找不到證據”。
律師觀點
商家雇托應被拉黑
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律師說,經營者不得采用虛構交易、虛標成交量、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,否則可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、沒收違法所得、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,沒有違法所得的,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;情節嚴重的,責令停業整頓、吊銷營業執照。《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》第十九條還規定,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還應將被處罰的商家記入失信“黑名單”,及時向社會公布。
劉明律師認為,應加大對此行為的處罰力度,嚴格依法記入失信“黑名單”,并通過媒體渠道公示違法經營者,讓經營者不敢違法不能違法。
瀟湘晨報記者 長沙報道
(本文首刊于2019年5月15日出版的《瀟湘晨報》)
(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【瀟湘晨報】創作,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,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)